以圖像語言呼喚世界

文/郝明義

1.

有些事情來得奇特。
2017年的波隆那書展上,有一位來自荷蘭的女士找我,談一個方便視障者「閱讀」的繪本。
她努力解說如何用觸摸來閱讀圖像,我的思緒卻另有飄浮。
突然,「圖像是一種語言」這句老生常談,襲上心頭。
如果圖像是一種語言,視力正常的人何其有幸。但是對照視障者只能費力地想像這種語言的美妙於萬一,我們視力正常的人又是否當真了解這種語言,沒有辜負自己的幸運?

2.

波隆那書展有一個「拉加茲 Ragazzi」獎,對繪畫者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有人把「Ragazzi」翻譯為「兒童」,但如果有機會去參觀當地一家撒拉波薩(Salaborsa)圖書館,就會發現這種解釋是不足的。

從這家圖書館的藏品來看,Ragazzi至少包含了三種意思。
4歲以下幼兒的區域。
4到12歲兒童的區域。
還有一個13到18歲少年的區域。事實上這個區域最大,從各國漫畫到繪本到藝術相關的書,藏品最多。

後來我得知Ragazzi兼有「男孩」和「少年」的意思,不能只譯為「兒童」。

撒拉波薩圖書館為青少年準備的豐盛繪本和漫畫

3.

任何語言的學習,都應該有層次,區分為不同階段,前後銜接。圖像既然是語言,也該如此,從幼兒、兒童,一路衍伸到少年和成年人的層次。

但是以台灣的情況來看,我們社會很重視幼兒和兒童階段的圖像語言教育,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。但是中學以後的少年,以及成年人,則面臨不同的情況。

由於我們傳統文化重視的是文字語言,許多父母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重視他們的圖像閱讀,只是基於那個階段孩子的識字能力還不足,所以把圖像當作過渡性的輔助教養工具,而不是真正重視孩子完整的視覺素養。

這樣,等到進入中學,考試教育的壓力使得文字語言更加唯我獨尊之後,許多少年人也就更沒有機會,也沒有空暇接觸真正多元的圖像閱讀。

少年階段斷掉了圖像閱讀,成年階段自然難以接續。我們社會就這樣出現了一大片圖像閱讀的空白。

許多人談到「繪本」就直接和「童書」畫上等號的現象,就是因為這個空白而產生的。

4.

然而,今天,在全球各地,圖像語言都呈現前所未有的價值和重要性。

首先,透過網路的傳播,以及與實體世界的相互串聯,圖像語言擴大了全球的流通性,成為最多人共同使用的語言,最夯的熱點。尤其對年輕世代而言。

第二,在這個背景下,圖像語言在各種創作領域的交流、融合、衍生,也加速、加大。善於使用圖像語言的創作者,以及理解圖像語言的閱讀者,掌握著空前的資源和機會。

第三,新科技,正在給圖像語言新的生命及能量,讓圖像語言成為各種IP產值最高的語言。

也因此,台灣的圖像閱讀,到了少年、成年階段所呈現的空白、斷裂問題,嚴重非同小可。

我們自絕於全球性的潮流之外,也產生了種種後遺症。

第一,我們社會難以持續蘊育出足夠多的圖像敘事人才。雖然間或性地出現耀目的創作者,但總是特例。

第二,整體社會缺乏立足於圖像語言基礎上的視覺素養,遑論美學素養。

第三,許多人忽視以圖像語言為自己產品和服務增大附加價值的可能,更錯失網路時代許多新生的商機。

我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這個空白和斷裂?

5.

多年來,我算是一直注意與圖像語言相關的出版。
在我經營過的綜合型出版公司裡,我出版也推廣過各種圖像閱讀的文本和體裁。

但是由於對圖像語言在今天的意義有了更深的體會,所以今年2月,我們將再做一個新的嘗試,推出一個聚焦於圖像語言的新品牌:image3。

image3 希望旗幟鮮明地做一件事情:針對台灣圖像閱讀到了少年和成年就斷裂與空白之處,予以彌補和銜接。我們出版品以繪本為主,但也會觸及其他相關的文本。

所以,image3 的目標讀者,包含了成年人、大學生與中學生。

我們相信:圖像語言是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的素養和能力,而不是只限於識字量不足的低幼年齡階段才需要的輔助工具。
我們相信: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圖像語言打開與世界溝通的另一扇門戶。

6.

取名 image3 ,是因為我們希望: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圖像語言來感受、理解、創造。

因此,image 3會做的事情有:

   1 我們在 2月台北國際書展慶祝幾米創作二十周年活動的同時,推出第一波六種書。其後,從5月開始,每個月出版1到2種新書。

   2 洽接全台願意配合的書店,打破「繪本=童書」的舊有觀念,以特定區域來介紹image3的出版品。 同時,持續在校園與圖書館舉辦演講。

   3 和更多的新生代創作者合作,一起探索圖像語言新的表現前沿,也共同開拓風起雲湧的全球市場,以及跨界商機。

7.

讓我們共同以圖像語言呼喚世界,也接收世界的回應。